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: |
景區內有一挺拔峭立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,石柱高59.42米,其上粗下細,形如洗衣用的棒棰,故康熙皇帝賜名“磬錘峰”,俗稱“棒棰山”。磬錘峰為承德十大名山之一,古稱“石挺”,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《水經注》中記載:“濡水(今灤河)又東南流,武列水入焉,其水三派合……東南歷石挺下。挺在層巒之上,孤石云舉,臨崖危峻,可高百余仞……”。
在承德市武烈河東岸馨錘峰的東南端。隔一條山谷,有一巨大的巖石,踞于群峰之巔,似一青蛙欲躍蒼穹,故名。是承德十大自然勝景之一。 蛤蟆石,長約二十米,高四十多米。蛤蟆頭探出懸崖,腹下有南北兩個空洞,洞室南北相連,東西貫通,南洞最大,高一米八,寬八米,縱深九米。夏天游覽至此,可納涼消暑。蛤蟆脊背由承德礫巖中的卵礫石組成。顆顆卵石,光滑細膩,構成了凹凸別致的紋體。其背地勢比較平坦,大小可容納數十人。
位于如意洲北澄湖內,島上主體建筑為仿浙江嘉興煙雨樓而建的煙雨樓 ,是皇帝觀賞煙雨的地方。樓前有殿門,門殿兩側為半封閉式圍廊,廊壁設計錦窗。東側有方亭,清楊書屋和八角亭,西側有對山齋和假山。山頂有亭,山腰有洞。山上枝繁草盛,雖是假山卻富真趣。島面積為2,400平方米,主要建筑有煙雨樓、青楊書屋、對山齋等,布局巧妙,姿態秀美,是山莊湖區游覽的勝境之一。
陵園的平面布局為中軸對稱式,坐北面南依次為:大門、牌樓、董存瑞塑像、董存瑞紀念碑和董存瑞墓。大門中間橫額上是蕭克將軍為陵園題寫的園名“董存瑞烈士陵園”。牌樓兩側是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,以及董存瑞烈士和革命烈士兩座紀念館。在亭、館間兩條對角線交點上,是翠柏簇擁的董存瑞烈士塑像。英雄身著軍裝,昂首挺胸,左手高擎炸藥包,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,再現了董存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。
茅荊壩位于兩省區(內蒙古、河北省)四旗縣(喀喇沁旗、寧城縣、隆化縣、圍場縣)交界處。茅荊壩是赤峰地區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,古道險隘,在經濟、交通、軍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茅荊壩壩口,呈馬列鞍形地貌,堅硬的花崗巖形成較高的山峰,相對較軟的片麻巖,則易被侵蝕,形成隘口。地勢在海拔1300-1700米之間。
在麗正門北,是避暑山莊正殿。此殿規模宏大,殿前有外、內午門,朝房、樂亭,后有四知書屋、寢宮等 建筑。內午門為清帝每年到承德木蘭圍場進行秋獵時舉行小型閱射之所,門上懸有康熙我御書“避暑山莊”四字匾額,東西兩壁是乾隆御制《閱射六韻》詩刻石。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,乾隆十九(1754)全部用楠木改修,故又稱楠木殿。面闊7間,單檐卷棚歇山頂。
位于避暑山莊宿云巖北,倚山構亭。因此處翠巒掩映,滿眼澄碧, 故乾隆題為“翠云巖”,定為“乾隆三十六景”第二十六景。亭后山崖上鐫有康熙手書“云巖”二字。乾隆對此處也非常喜歡,曾經在這里揮毫賦詩數十首。
春好軒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東南。建于清乾隆二十年(1755年)。為皇帝欣賞三春好景之處。三春是指軒內遍植的秋海棠花,乾隆帝和嘉慶帝均曾賦詩詠景。近年春好軒修復。坐北向南,門殿3楹,內為四合院;正殿面闊5間,進深3間,殿額為乾隆御題“花際霞峰”;東西配殿各3間,殿后一亭曰“巢翠”。庭內古松參天,秋海棠馥芳香,沁人心脾。軒周嘉樹成蔭,朱梁碧瓦,景色宜人。
位于避暑山莊南部松鶴清樾北山峰頂。是“康熙三十六景”第十二景。為一方亭。每當夕陽西照,漫天紅紫。此時,東山的磬錘峰金碧輝煌,宏偉壯麗。康熙、乾隆、嘉慶曾在近黃昏時率文武百官及少數民族王公貴族,登亭舉行蒙古風味的野宴,并觀看磬錘峰落日余下的雄奇俊秀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