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廣東肇慶市西江岸上,建于明萬歷十年(1582年)九月,由嶺西副使王泮興建,萬歷十三年(1585年)四月竣工。因西江水“滔滔而東,其氣不聚,人才遂如晨星”,若建塔聚氣,可使人才輩出;又因西江水患頻仍,建塔可鎮住“禍龍”,永固堤圍,于是有造塔之舉。而塔名,則取“文運興旺”、“鴻福無疆”之意。它屹立于塔腳路北側的石頂崗上,巍峨壯觀,氣勢非凡,堪稱四塔之冠。
線路分類: [考古遺跡]
景點地點: 國內 廣東省 肇慶市
本站推薦:
崇禧塔
位于廣東肇慶市西江岸上,建于明萬歷十年(1582年)九月,由嶺西副使王泮興建,萬歷十三年(1585年)四月竣工。因西江水“滔滔而東,其氣不聚,人才遂如晨星”,若建塔聚氣,可使人才輩出;又因西江水患頻仍,建塔可鎮住“禍龍”,永固堤圍,于是有造塔之舉。而塔名,則取“文運興旺”、“鴻福無疆”之意。它屹立于塔腳路北側的石頂崗上,巍峨壯觀,氣勢非凡,堪稱四塔之冠。
塔式結構
這座塔是樓閣式磚木結構,為唐、宋的建筑特色,結構嚴謹,雄偉壯觀。塔外觀九層,內分十七層。塔的形狀是八角形,每層塔的檐角均吊有風鈴,如遇風吹就會發出叮鐺叮鐺動聽的鐘聲。崇禧塔承繼了唐宋時期的塔型風格,又具有明代建筑特色。為樓閣式穿壁繞平座磚木塔,塔高57.5米。基座高1.84米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周長46.5米,塔基八個角均有石雕“托塔力士”和“二龍戲珠”、“鯉躍龍門”、“雙鳳朝陽”、“麒麟獻瑞”等浮雕圖案。托塔力士群像造型生動,表情亦莊亦諧,姿勢神態各異,刀法粗獷古樸。圖案群雕則刀法細膩,線條洗煉,寓意吉祥。兩部分粗細結合,渾然一體,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。
塔的歷史
崇禧塔始建于明萬歷十年(1582年)九月,由嶺西副使王泮興建,萬歷十三年(1585年)四月竣工。因西江水“滔滔而東,其氣不聚,人才遂如晨星”,若建塔聚 氣,可使人才輩出;又因西江水患頻仍,建塔可鎮住“禍龍”,永固堤圍,于是有造塔之舉。而塔名,則取“文運興旺”、“鴻福無疆”之意。它屹立于塔腳路北側 的石頂崗上,巍峨壯觀,氣勢非凡,堪稱四塔之冠。崇禧塔 位于肇慶市塔腳路石頂崗。堪輿家認為西江水“滔滔而東,其氣不聚,人才遂如晨星”,若在石頂崗建塔,可使人才輩出。塔外觀比例均勻協調,每層塔檐均用綠色琉璃瓦鋪蓋,檐角懸掛風鈴,鈴聲嘹亮悅耳,塔腔內底層至五層砌有佛龕,過去,龕內供奉泥塑佛像。從乾清門進入塔內,循級登塔,左右盤旋,每至平座,可憑欄遠眺,四周景物,盡收眼底。塔剎用鐵鑄的覆盆、寶珠、紫銅葫蘆裝置,金碧輝煌。塔為樓閣式磚塔。為八角九級,內17層,高57.5米。基座為石砌,高1.84米、周長46.5米。其八角均有石雕“托塔力士”。力士像之間有二龍戲珠、鯉躍龍門、雙鳳朝陽、麒麟獻瑞等浮雕。該塔比例勻稱,自下而上逐層減高與收分。每層腰檐用琉璃瓦鋪蓋,檐角懸掛銅風鈴,共72個。塔樓板為木質,各層平座均有木護欄。底層至五層均有佛龕,其中首層外3個,二至五層明、暗層共46個。各層門洞為圭形券門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由西北方向的乾清門進入塔內,逐層穿壁繞平座盤旋直至頂層。1960年和1983年該塔進行維修,恢復了樓板、平座、瓦檐、欄桿等,并增建外圍墻。由趙樸初撰書“崇禧塔”匾和“七星高北斗,一塔聳南天”的對聯鑲嵌于山門之上。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。
維護過程
崇禧塔經歷水淹、地震、戰火,塔身無大變異。1960年維修,粉刷墻身,修葺塔內各層梯級通道。1983年再次全面復原修葺,并增建了外圍山墻,由趙樸初撰書“崇禧塔”匾和“七星高北斗,一塔聳南天”的對聯。該塔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