爐神廟座落于孝婦河西岸的桑園村即現老干部活動中心后。爐神廟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 (公元1611年),是由當時爐行中徐應元倡導,并征得爐行著名士紳孫延壽的支持集資而建。初建時的爐神廟,規模較小,只有三間殿堂,殿內供奉著女媧氏。女媧煉石補天,世人皆知,琉璃業也煉"五色石",于是爐行公慶就把女媧氏認作爐行的"祖師",廟名定為“祖師爐神廟”。
線路分類: [宗教旅游]
景點地點: 國內 山東省 淄博市
本站推薦:
博山爐神廟
地理位置
爐神廟座落于孝婦河西岸的桑園村即現老干部活動中心后。
歷史發展
爐神廟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 (公元1611年),是由當時爐行中徐應元倡導,并征得爐行著名士紳孫延壽的支持集資而建。
初建時的爐神廟,規模較小,只有三間殿堂,殿內供奉著女媧氏。女媧煉石補天,世人皆知,琉璃業也煉"五色石",于是爐行公慶就把女媧氏認作爐行的"祖師",廟名定為“祖師爐神廟”。
明萬歷四十六年,以孫延壽、房宗義、徐應元三人為首,邀集23人共結"爐行醮會"。他們規定每年的上巳月(三月初三)為祭祀祖師的日子。每到這一天,全爐行都要歇業停產,到爐神廟共同舉行祭祀活動。由此產生了博山三月三的“爐神廟會”。
經過歲歲年年的風風雨雨,祖師爐神廟歲久失修,日見破敗。乾隆元年,由李元和、姚可章等人出面,籌集資金對其進行了修葺,并改為女媧宮。自此以后,爐行日益興盛。至道光初,由石經、李鼎鐘、姚潭等人為首倡率,用五年時間對女媧宮進行了擴建,并改名為“爐神廟”。新修的正殿坐西面東,南、北兩廂各為三間廳房。東面臨街的高堰上建“對廳"三楹,名如意廳。臨街二面全安木格欞扇,明亮軒敞。此外,還在西大殿的南山墻外置道房數椽,北首則建廚房兩間。重修了高大的門樓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門下修了20余級石階,階下還修了路。
清咸豐二年,爐行再次修葺爐神廟,并加了神龕,在女媧像兩側,添了十二扇鋪絲屏風。又于廟南隅筑高堰,構亭其上。咸豐十一年二月,捻軍攻打博山,爐神廟的器物受到了一些損失。于是,在同治十二年再度重修,修補了十二扇鋪絲屏風,給女媧加上了一襲"神衣",神龕上加了"神帳",神桌上加了桌衣,又新添了鋪絲燈十對、配搭12個。特別是在南廳內加塑了一個不大的火帝神像。
民國以后,爐神廟曾作為小學,后改為"爐業公所",解放后,爐神廟駐過華東印刷廠、《淄博工人報》社等機關,后為公園路小學的民辦分校。作學校期間,南北廳及小北廳墻內所嵌歷代碑刻皆用灰泥抹蓋是以保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