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順博物館坐落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列寧街42號,地處大連著名旅游景區——太陽溝歷史風景區中心,1917年(民國六年) 4月,博物館正式開館。
線路分類: [博物館]
景點地點: 國內 遼寧省 大連市
本站推薦:
中文名稱旅順博物館外文名稱Lvshun Museum類別藝術性博物館地 點大連市旅順口區列寧街42號竣工時間1918年開放時間1917年4月館藏精品銅器、陶瓷、甲骨、玉器、漆器、琺瑯器數目藏品6萬件所獲榮譽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建議游玩時長2小時適宜游玩季節春夏秋適宜游玩。
歷史沿革
1917年(民國六年)4月1日,“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館”對外開放。同年,于原沙俄擬建“陸軍將校集會所”基礎上開工建博物館主館大樓。
2014年,旅順博物館被遼寧省科學技術廳授予“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”。
《歷史文物專題陳列》是旅順博物館主館陳列的基本體系。依托于豐富而有特色的館藏,以《古代青銅器》作為展覽的開篇,全年展出《古代漆器》《古代琺瑯器》《古代玉器》《東亞三國古代陶瓷》《新疆干尸木乃伊》《古代書畫》《古代硯臺》《中國古代佛教造像》《中國古代貨幣》八個專題。展覽以自然采光為主,設有語音導覽和多媒體查詢等輔助設施。
分館
分館于2001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。一層為通篇的《大連古代文明》的三個展室,二層為《中國箸文化展》《絲綢之路文物展》。全部展廳以全封閉展出環境、人工采光為主,兼顧各類文物的安全保護,用以全方位服務于展覽過程中的學術演講和現場演示。
關東軍司令部舊址
關東軍司令部最早的舊址就坐落于旅順太陽溝景區,該建筑為近代俄羅斯風格,主體是二層半磚石木框架結構,建筑面積2602平方米,附屬占地面積94平方米主樓外形酷似一座長方形的堡壘。
中蘇友誼塔
塔基用花崗巖砌成,呈正方形,長寬各22米。為雙重月臺,周圍是石雕欄桿,四面階梯。在12角形塔身下部,雕有高達1.2米的20個神態各異的中蘇兩國人民群像。塔的尖端用雪花石雕刻一朵盛開的蓮花,托著中蘇友誼徽和一只展翅欲飛的鴿子,象征著中蘇友誼和兩國人民的偉大團結。塔的周圍栽有78株四季常青龍柏。
2014年,旅順博物館有館藏文物有6萬余件,其中一級文物200余件。比較珍貴的有:青銅器呂鼎,內底鑄有銘文5行44字。“呂”即西周穆王司寇呂侯;西漢時期的馬蹄金;元代劉秉謙“竹石圖”。還有新疆出土南北朝至唐代 9具木乃伊和絲織品、絹畫、陶俑、貨幣等漢、唐文物,以及印度犍陀羅石刻和日本繪畫等外國文物。旅順博物館的藏品以大連地區考古出土文物、新疆文物及中外傳世的歷史藝術類文物為主體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歷代藝術精品薈萃,文物類別豐富,突出不同地域文物鮮明特征的藏品體系。藏品涵蓋考古、銅器、陶瓷、甲骨、玉器、漆器、琺瑯器、書畫、碑志、佛教造像、竹木牙雕、新疆文物、外國文物、貨幣等20個門類。其中尤以書畫、新疆文物、印度犍陀羅藝術和羅振玉《三代吉金文存》、《貞松堂集古遺文》著錄的商周時期青銅器等最具特色和影響。
青銅器
旅順博物館藏青銅器在國內外有重要地位,其時間跨度從商代至遼金時代,種類有兵器、禮器、樂器、水器及雜器等,許多器物上鑄刻銘文,如洛陽武庫鐘、冉鉦、父乙鬲、父辛甗、呂鼎等。尤其大梁鼎、過伯簋、始皇二十六年詔五斤權等器物的銘文均有確切紀年,不僅可以證信古史、補苴史書的缺佚,而且對研究商周至秦漢的歷史和語言文字,都有著重要價值。
書畫作品
館藏書畫作品別具一格。元代劉秉謙《竹石圖》,以雙勾技法畫竹,筆力雄健,題“至正乙未(1355年)春壽陽劉秉謙為克明未憲掾作。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”然而,劉秉謙及其作品均不見畫史,《竹石圖》為傳世孤品,對研究元代繪畫彌足珍貴。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,藝術流派紛呈,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作品,館內均有收藏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不少作品為清宮舊藏。如明沈固的《青園圖》、文征明的《老子像》 、唐寅的《松林揚鞭圖》、清王翚的《觀梅圖》、上睿的《攜琴訪友圖》等??滴趸实郯稀短m亭序》、跋《曹娥碑》及臨王羲之、米芾、蘇軾、趙孟頫、董其昌等歷代書法名家的墨跡,對研究清代書法史更是難得的珍貴史料。
新疆文物
新疆文物是館藏一大特色。其內容包括絹畫、寫經、印經、文書、版畫、壁畫、章、木器、絲織品、泥塑彩繪佛像、菩薩像和木乃伊等。在這些藏品中,佛教文物數量較大,有漢、梵文《妙法蓮華經》,《大般涅盤經》和梵文、回鶻文、和闐文、吐火羅文佛典。其中公元五~六世紀的《法華經》殘片,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梵文《法華經》寫本,《諸佛要集經》則是中國最早的佛經譯本。
學術交流
豐富的藏品資源為博物館開展學術交流奠定了基礎,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,就不斷有專家學者來博物館進行文物鑒定及授課活動。博物館采取“請進來,走出去”的方式擴大了與國內外高等學府及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,一大批業務骨干脫穎而出,極大地增強了博物館的學術研究力量。
文物保護
旅順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目前由文物應用技術部全面負責,它的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成立的修復室,1992年,組建技術部,1999年,又取消技術部,歸入保管部,直到2007年,設置了文物應用技術部。下設書畫裝裱與修復、器物修復與復制、紡織品修復、匣囊制作等崗位,每個崗位都有專業的技術人員,有工作人員6名。2008年獲得遼寧省文物局頒發的可移動文物修復二級資質證書,具備修復書法繪畫、陶瓷器、銅器、織繡、古籍善本類文物的能力?,F有書畫修復室、器物修復室、紡織品修復工作間和匣囊制作工作間四個工作間,配備大型字畫清洗臺、去離子水機、密封抽風工作櫥、空氣潔凈屏、超聲波清洗機、多功能除塵工作臺、環氧乙烷滅菌柜、文物修復專用噴砂機、便攜式閃光X射線檢查系統、立體顯微成像系統等先進文物保護修復儀器和設備。近年來,將館藏大量新疆佛經殘片、康熙習字臨字帖進行冊頁式裝裱,完成羅振玉舊藏書畫的修復裝裱,修復一批重要的青銅器、陶瓷器、石器、絲織品等,制作了大量文物匣囊,積極申報國家級、省市級文物保護科技項目。還完成了大連漢墓博物館一批20件青銅器的修復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