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積極建好用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
持續推進重點項目、核心園區建設,加強長城文化遺產保護,加快文旅產品開發……山西省近年來深挖長城文化內涵,加速文旅融合,多方式做好“長城+”文章,長城國家文化公園(山西段)建設取得積極進展。
規劃引領 推出豐富項目
大同市境內共有長城493公里,漢、北魏、北齊、明4個歷史時期的長城點段1869處,是一座天然的“長城文化博物館”。為更好地保護長城本體,大同在重點段設立長城保護標志;舉辦“請城磚回家,為長城療傷”系列活動,推動長城保護講座進校園、進鄉村、進社區;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,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、支持、參與長城保護的濃厚氛圍。
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姜文介紹,在大同,主線全長250公里的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已全線貫通,李二口長城、平型關大捷等4A級長城主題景區已建成。此外,大同還開通了10條旅游直通車。今年,大同將重點推動大同市長城博物館等22個重點項目建設,推進新平堡鎮虜門搶險加固工程等8個長城修復保護項目實施,以快進慢游為導向,謀劃云岡—古城—恒山輕軌項目落地,推動勝堡群萬里茶道展覽館項目落地。
陽泉郊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主體結構不久前封頂,年底前將投入運營;娘子關景區旅游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在即;七亙紅色旅游項目、娘子關鄉村旅游連片開發建設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……陽泉的建設工作有多個亮點。“我們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工作一體謀劃、一體推進,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實施。”陽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馬宏凱說。
山西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安排部署會近期召開,明確了今年全省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主要任務,提出努力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浪潮中,貢獻山西方案、展示山西形象、體現山西擔當。
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曙光表示,將以雁門關—廣武城等核心展示園建設為龍頭,帶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(山西段)13條集中展示帶、20個特色展示點、20個文旅融合區和95個傳統利用區建設,加快實現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廊道和文化旅游帶的建設總目標。
輻射帶動 打造優質產品
近年來,山西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引領,帶動長城沿線經濟、社會、文化、生態全方位發展。依托“三個一號”旅游公路和乾坤灣、老牛灣、王莽嶺景區,打造了“0km”標志文化驛站,成為展示黃河、長城、太行文化的重要窗口。右玉得勝堡段、偏關老牛灣段和天鎮李二口段等城景通、景景通示范路段建成通車,帶動沿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。
大同市積極推動長城資源活化利用,利用古城墻打造了9處文物展示區,培育“長城+”精品工程,打造云岡和恒山、古城、長城、平型關“1+4+N”龍頭景區體系。如今,一條串聯生產、生活、生態,融通文化、文明、文脈的長城文旅廊道正在加速形成,不僅讓沿線老百姓受益,也走出了一條具有大同特色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路徑。
朔州市依托古長城及其周邊旅游資源,以長城遺跡、古戰場遺址、邊塞風情等為主要吸引物,培育了右玉縣右衛藝術糧倉等17家“長城人家”民宿,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新活力。
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趙有祥表示:“將把長城保護開發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,與農村建筑特色風貌整治、古村落保護、鄉村旅游等同步推進,力爭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(忻州段)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走廊和文旅體驗新空間。”
今年,陽泉市依托桃河、滹沱河兩條生態文化旅游走廊,規劃建設提升一批高品質景區、鄉村旅游點、精品民宿,把傳統古村落、人文景觀、自然資源串珠成鏈,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。
據介紹,下一步,山西將深挖長城文化內涵,打造文化演藝、溫泉、滑雪、低空飛行、研學旅游等業態,以長城抗戰、長城關隘等為主題,推出長城精品旅游線路和產品;培育長城景觀農業,帶動農民增收。
文旅融合 塑造長城品牌
山西各地立足建好用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、展示豐富內涵和進展成效,讓國家文化公園理念深入人心,努力講好山西長城故事。
陽泉市加強長城精神傳承弘揚,通過“引客入泉”活動讓游客留下來、吃一餐、住一宿。此外,陽泉還通過舉辦文旅發展大會、紅色文創設計大賽、娘子關女子半程馬拉松比賽等節慶活動,吸引更多游客走進陽泉、愛上陽泉。
大同市舉辦李二口長城文化節、平型關文化旅游節等長城節慶活動,以及大同長城論壇等,持續提升大同長城文化影響力,創排了《北魏長歌》《天下大同》《山水北泉》等節目,推動文化和旅游有機融合。
朔州市連續4年舉辦塞上朔州長城旅游節,生動展示朔州長城風光和歷史文化,制作長城旅游宣傳片,編印《朔州長城》宣傳畫冊、文化叢書,拍攝了《穿越千年的龍脊》《廣武長城》專題片,助力長城保護與旅游業融合發展。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資源開發科科長邸世文表示,朔州將繼續挖掘長城歷史文化、景觀價值和精神內涵,展現塞上風采,講好長城故事,讓長城歷史文化鮮活起來,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