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韻江蘇感受
“非遺年味”
——2023
“水韻江蘇 非遺陪你過大年”
活動精彩紛呈
在南京第37屆秦淮燈會、徐州邳州艾山新春廟會非遺展演展示、鹽城2023中國·阜寧第六屆“打春牛”民俗展演等活動中感受濃濃年味,置身江蘇省首批“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”示范項目的各個角落與非遺不期而遇,拍段短視頻讓遠方親友共同感受“家鄉年”的濃濃氣息……
1月14日至2月5日,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依托廟會、燈會、年畫等省內226個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的形式,組織開展了2023兔年春節“水韻江蘇·非遺陪你過大年”系列活動1082場,吸引9200萬人次現場參與,線上相關活動點擊量過億,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“文化大餐”、感受“非遺年味”,營造全社會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,進一步推動了非遺融入現代生活。
鹽城2023中國·阜寧第六屆“打春牛”民俗展演
營造濃濃年味
春節前,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從各地推薦報送的100余項民俗活動和年俗非遺項目中,精心遴選出南京第37屆秦淮燈會、鹽城2023中國·阜寧第六屆“打春牛”民俗展演、鎮江華山廟會等10個有代表性的年俗項目重點活動,并通過項目所在地的非遺保護機構、保護單位或非遺傳承人在抖音、快手、B站等平臺開設非遺宣傳賬號,帶話題標簽上傳至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組織的網絡平臺“文化進萬家——視頻直播家鄉年”專區進行集中展播,同時組織攝制短視頻、宣傳片,開展現場視頻直播。
各地非遺活動的舉辦,也引得游客爭相前來打卡。在南京溧水第三屆駱山大龍文化節,一條白色長龍在40余人的抬舉下,于陣陣鑼鼓聲中緩緩升起,上演“本村人搶著參與,外村人爭著來看”的熱鬧場景;在鹽城2023中國·阜寧第六屆“打春牛”民俗展演現場,農耕老者牽著身披毛綠毯子的耕牛載歌載舞,人們在祝福中祈福迎祥,期盼癸卯年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;在南通第十四屆“萬人猜燈謎全城鬧元宵”活動現場,市民游客早早地從四面八方趕來,猜謎拿獎品,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……
第37屆秦淮燈會
助力文旅消費
為進一步助力文旅消費市場復蘇,豐富群眾的年貨選擇,春節期間,江蘇多地結合當地實際,依托景區、商業街區、文博場館開展非遺大集等銷售活動,累計銷售額超10億元,成為春節文旅市場全面復蘇的“排頭兵”。
蘇州市舉辦誠品生活采集—非遺文創市集、虎丘非遺文創市集、滄浪亭非遺美食市集等活動,傳統工藝、美食類近百種非遺產品在春節期間火爆銷售。
鹽城依托淮劇小鎮、東臺西溪景區開展集可看、可玩、可感、可購于一體的非遺沉浸式體驗項目,參與觀眾達800萬人次,銷售額達6000萬元。無錫宜興舉辦了“新春走基層”——紫砂電商直播,僅點贊量就超過300萬。淮安市淮安區舉辦了“我們的春節——2023非遺購物節”活動,吸引文樓湯包制作技藝等20余個省、市級非遺項目參與。
好吃實惠的年糕、糖果、面點等各式非遺美食,好看經濟的花燈、剪紙、年畫等各色非遺年貨,在助力“文化+消費”效能提升的同時,更推動了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。
徐州“非遺傳承·重拾年味”新春市集
講好非遺故事
2023“水韻江蘇 非遺陪你過大年”活動只是近年來江蘇通過“非遺+節慶”“非遺+研學”“非遺+演藝”“非遺+文創”等多種方式,常態化做好非遺傳承保護工作,讓非遺在與旅游融合中更加“活”起來的一個縮影。
春節期間,江蘇各地積極組織傳統戲劇、曲藝、民俗、傳統美術等展示展演活動,并依托江蘇省首批“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”示范項目,為市民游客提供多維度、多層次、多方面的沉浸式非遺旅游體驗。
2月6日,來自江蘇大學的納米比亞、南非、印度等國的留學生走進鎮江西津渡景區“太平泥叫叫”體驗館,在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(太平泥叫叫)代表性傳承人周寶康指導下學習制作兔年主題的泥叫叫。周寶康介紹,自2017年他的工作室正式進駐鎮江西津渡景區后,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工作室體驗非遺,對非遺的傳承和傳播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。
陸艷華表示,春節、元宵節期間,鎮江各地線上線下同步舉辦了各類形式非遺活動100余場次,同時廣泛發動非遺保護單位、非遺傳承人、非遺工作者和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春節期間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。他說,近年來,鎮江不斷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,圍繞以非遺促進景區品質提升、以旅游促進非遺保護傳承,引導景區加強非遺空間建設,實現了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。同時還深入挖掘、活化利用本地非遺資源,結合景區特點,在豐富體驗方式、拓寬受眾面上下功夫,將非遺元素有機植入到景區旅游的各個環節,提升了景區文化內涵和游客體驗感。
據悉,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在線上組織了“水韻江蘇·有趣年味”視頻展播,持續上線推出各類非遺短視頻960個,提升了群眾對春節民俗活動的興趣和關注度。此外,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還開展了“水韻江蘇·春節里的非遺傳承”短視頻大賽,發動各地非遺保護機構、非遺傳承人、網紅達人等廣泛參與,圍繞年俗項目中的非遺傳承,以Vlog、視頻直播、微紀錄片等形式,展示江蘇非遺保護、傳承、創新成果。